時間: 2022年12月01日 09:27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90次
冷鏈物流是利用溫控、保鮮等技術工藝和冷庫、冷藏車、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初加工、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于規定溫度環境下的專業物流。本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欄目,中食智庫專家、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保鮮與貯運崗位科學家謝晶撰文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和消費升級的雙重影響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展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要通過構建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不斷推動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保鮮與貯運崗位科學家謝晶(右一)
冷鏈物流是我國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領域,對保障食品和醫藥產品安全、建設人民滿意的供應鏈具有重要意義。冷鏈物流是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擴大高品質市場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撐農業規?;a業化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和培育新增長點,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途徑;是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食藥產品物流全過程品質管控能力,支撐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和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
近期,冷鏈物流行業利好政策陸續發布,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同時,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仍存瓶頸亟待突破,要在發展中補短板,并加快節能減碳、智能化等方面的創新。
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結構性矛盾還較突出
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焖僭鲩L,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地銷地冷鏈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冷鏈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從世界范圍看,全球冷庫總量從2022年到2022年不斷增加,從4.58億立方米增加到6.16億立方米。我國冷庫總量也在不斷上升,2022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冷庫庫容近1.8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約28.7萬輛,分別是“十二五”時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當前,網易,冷鏈物流市場蓬勃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征。在物流供給規模增大和需求多樣化的帶動下,不同品類、不同來源產品的冷鏈物流發展細分加快,差異化服務增多;冷鏈快遞、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日益普及,冷鏈物流跨界融合、集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食品冷鏈物流形成產地放射、中心城市匯集的形態;隨著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冷鏈物流資源加快向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匯集,在空間分布上更加集約。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不斷擴大。我國冷鏈物流企業之間整合、并購、重組加快,冷鏈倉儲、運輸、配送、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龍頭企業,全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規模占市場總規模接近20%,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但是不可否認,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分布不均衡。比如,2022年,華東地區的冷庫總容量占到全國的36.2%,達到1898萬噸,占據了國內冷庫增幅增量的大頭。與其相比較,其他地區的冷庫新增量和總量明顯不足,大城市冷庫的集聚會導致道路擁堵、物流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又如,以水產品冷庫設施為例,貯藏水產品冷庫的數量和容量遠高于生產流通加工型冷庫。
體系尚不健全 需要加快補短板
總體看,我國冷鏈物流仍處于發展階段,冷鏈物流體系尚不健全,存在冷鏈流通率偏低、損耗偏大、成本較高等短板,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國冷鏈基礎設施薄弱,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中轉聯運換裝和兩端干支銜接易脫冷斷鏈,城市人均冷庫容量偏小,農村前端預冷和港站樞紐冷鏈設施資源不足,冷鏈物流設施在區域分布、產銷地分布、溫區功能等方面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國際冷藏協會的數據顯示,發達國家人均冷庫基本都超過3000m3/萬人,美國、日本和韓國的人均庫容面積在2022年分別達到4900m3/萬人、3200m3/萬人和2800m3/萬人。雖然2022年我國人均冷庫容量也從2022年的443m3/萬人上升到2022年的1320m3/萬人,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我國冷庫容量的區域差異較大、發展極不平衡。全國人均冷庫容量最高的是上海,其2022年的人均冷庫容量為3865m3/萬人,基本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低于1000m3/萬人的省份仍有17個。中物聯冷鏈委庫容總量的數據表明,2022年冷庫容量排在全國前3位的省份分別為山東、上海和江蘇,分別為934.7、639.3、509.9萬噸。
? Copyright © 2002-2022 www.badcreditloanspoe.com.單號無憂物流網 版權所有 | 網站地圖
感謝關注單號無憂物流網站,祝您生活愉快?。?!